首页 >> 车载电源

培育三类农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起锚记

文章来源:筛选机械网  |  2022-07-07

培育三类农民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导读:大学生毕业后一般会在外工作,不会返回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人才紧缺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人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建华介绍道。现在农业发展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快脱贫能致富会带动的现代农民。    “我还没有毕业,招聘单位就催着我去上班。想不到学农的还这么吃香!”农艺系的张景泉说。在被称为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今年,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却很抢手,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今年就业率更是好于往年。毕业典礼前夕,记者采访该校,感触颇多。    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职业农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妈妈是村里的会计,我将来最想干的工作就是能像妈妈一样,扎根农村,为村民们多办实事。”麦收前夕,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凡山村2组青年顾斯佳,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建华手中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太仓市农业培养与就业协议签约仪式”上,该院创办的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班,共在当地招收5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    “学生毕业后全部回到村或涉农社区工作。这是江苏省首家地方政府以财政资助学费和定向委托培养方式,为村或合作社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太仓市创新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积极探索。”院党委书记俞卫东说。    现代农业对口人才紧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培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人才。”巫建华的介绍,在记者采访中得到很多印证。    吴鹏是该院畜牧兽医系2011届的毕业生,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安徽省东至县畜牧兽医局。从事基层工作两年来,他参与培训养殖户1120人次,并成功为东至县青山乡的10名畜禽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    郁宝锋是该院生物工程系2010届毕业生。凭借在学院食用菌创业社团所积累的经验,他在句容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润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生产总面积达500余亩,年产各类鲜菇9000余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院按照“四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步让学生到知名农业大企业参观,培养其亲农爱农的意识:第二步以本校占地4500亩的实训基地为载体,提高学生技术操作熟练程度;第三步让学生自组创业社团,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自主承包经营,为自主创业进行实战演练;第四步让学生进入知名现代农业企业顶岗实习,熟悉行业流程,能够真正系统化地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学院副院长简祖平介绍,该院2012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05%,高于本科院校平均就业率;2011年自主创业率为3.6%,比全国高职院校平均自主创业率高2个百分点。    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这是所有参加过江苏农林学院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对该院培训模式的生动概括。近年来,该院凭借其特色优势和教学创新,建设成为农业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及江苏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    该院改变以往单一课堂的平面教学模式,建立包括现场教学、样板示学、技物促学、网络助学、菜单选学在内的立体化培训模式。    同时除45名资深教授外,学院还聘请了10多名有多年创业培训经验的教师、省内知名农业专家、农业龙头企业领导、创业成功农民作为讲师团成员,使教师队伍层次多元化,教学内容更“接地气”。为了增强农民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镇江、常州、南京的六个市,征询农委部门和农民的意见,根据各地产业、学员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创新的农民培训模式让学员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回去一用就灵。”溧水县白马镇朱家边行政村庙塘自然村学员黄兴富说:“经过培训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更新了农业理念,也激励我走上了规模化种植的道路。”现在他流转的300亩土地上种有茶叶、苗木、蓝莓、紫薯、水稻等农产品,年销售额百余万元,实现纯利润30余万元。    据统计,6年来,该院累计培训种植和养殖大户8750人、大学生村官2256人次、基层农技人员7826人次、基层党员1850人次、农业干部3129人次、农民57862人次、涉农企业员工4889人次、中西部地区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611人次,为现代农业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创优”的生产一线人才。    培养快脱贫能致富会带动的现代农民    王洪代是泗洪县魏营镇前营居委会草莓种植户,2009年以前他种植了2个大棚的草莓,每亩产量不到800公斤,而且果实比较小,畸形果较多,品质不好,很难盈利。直到2009年江苏农林技术学院主动与泗洪县对接,实施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该院驻村老师王全智主动向王洪代介绍该院脱毒“红颊”草莓高效栽培技术,并将整地、施肥、移栽、盖膜等生产操作技术亲自示范和手把手地教给老王和其他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    通过种植农户和驻点老师的共同努力,该村生产出的草莓个头大、外形好、口感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而且病害减少,品质大大提高。第一年,王洪代、李雷等示范户亩均草莓收入达到两万元,单产达到了1500公斤。    尝到了种植草莓的甜头,2010年许多村民纷纷效仿种植,一下子全村的种植面积就扩大到1000亩,且全部采用了王全智老师推广的“红颊”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自2009年江苏农林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以来,学院先后派出50位教师驻村驻点,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并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项目实施4年来,该院驻村老师在溧阳、泗洪两地共指导和培训农民近2万人次。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考察该院帮扶的泗洪魏营千亩草莓示范基地时,称赞该院专家“用自己的知识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直接贡献”。    6年来,学院依托良种推广和科技服务累计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提供优质畜禽品种22个、建立草坪生产示范基地8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10万多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3万人;培养精于种植和养殖的现代农民8750多人;建立了30多个示范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格局。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创新教学和服务“三农”中快速发展。现在已有在校生1.35万人,获得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50大教学资源库、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来源:农民日报)

武汉妇女癔瘕医院

杭州经行身痒医院

看干眼症上海哪个医院好

浙江妇产科医院

贵阳毛癣医院